座的更多 | SEAT MORE
中华女子学院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一班
▲ “座的更多” 展览作品
坐立之间,是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座靠之用,是人与家具的依存契约。
本次展览以“座”为主题,展览布局历时一周,参展作品为16级环境设计一班家具课结课作业。此次展览由刘泽龙老师指导,在整体空间设计上强调统一与协调。在作品制作上结合古今、自然、空间、力学、人机工程学等方面进行探索、反思、提炼以及制作。在展厅选材上与作品使用同一种材质、同一种色彩进行展示。使得整个展览从设计的角度出发,最终又回归于设计。
▲“座的更多” 展览海报
刘泽龙老师寄语:
坐立之间,是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座靠之用,是人与家具的依存契约。
“座的更多”,我们再次将家具中的代表一一“座椅”至于探究的中心位置,探寻它的更多可能性;做为载体它亦或是功能的,亦或是形式的,又亦或是人类的情感表达与精神港湾。
我们将室内设计的家具定义为了“环境的家具”,它是一种富有情感的、带有人文影响力的环境要素,本次家具课程正是在这样一种思想的指引下展开的;二十ニ位同学分为五组,分别以五个鲜明的主题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别样的“座的盛宴”,功能与形式的统一、情感表达与形式的统一,相信这二十二位同学已经有了深刻的体会;正如展览题目所说的那样“座的更多”也可以是“做的更多”,所以希望这份丰硕成果可以给我们带来设计享受的同时,也更可以引发我们的些许期待,未来的设计又可以是什么样子呢?
▲ “座的更多” 展览开幕式现场
刘辉老师寄语:
本次展览是16级环境设计专业实践周一项重要内容,为此特别邀请了任课教师刘泽龙老师作为本环节的指导教师。内容是在于将前一单元的家具设计中的所思所得在展厅的环境空间中呈现。因为即便是朝夕面对的作品,当空间和接受对象发生改变时,对它的定位与解读也会产生系列的变化,只有通过实践真切地体验展览全流程,才能体会并获得这种设计经验。很高兴看到《座的更多》。
▲ “座的更多” 展览开幕式现场
▲ 一组作品 新圈椅
正如所见,外形大致取自中国古典家具中圈椅的形象,扶手与靠背连成一体,而座位却是与名字相反的方形,这也是圈椅最特殊的,也是成为经典的原因。将木以纸取代,将枯黄以纯白取代,圈椅又以另一种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带给人的感受除古典与素雅之外,更多了让人眼前一亮的新生。
▲ 一组合影
▲ 二组作品 无限椅
这组椅子的灵感来源是太极图。太极图由阴阳两鱼组成,因此我们做了两把椅子。其中一把椅子采用的是六芒星底座,因为六芒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另一把椅子则采用三角形拼接成的六边形,使两把椅子相异的同时又具有统一性。椅子靠背则由弧形卡纸围绕底座穿插而成,使其具有流线感。
▲ 二组合影
椅子灵感来源于纳?雅各布森所做的蛋椅( egg chair)与蘑菇椅将靠背、座位与底座连为一体。承重采用三角形形态,形态稳定,承重能力强。椅背采用双重椅背满足倚靠功能。重叠的椅背,重叠的承重,构成重叠的筒状椅。
▲ 三组作品 筒椅
▲ 四组作品 d型椅
d形椅,灵感来源于流体力学,外观以流线功能性为依据,增加支撑力、稳定性与美感。
在椅子的设计上以人机工程学原理出发结合仿生学,外观流线是模仿自然形态的,从自然物的特征中抽象而来。
在结构上结合几何学,以最常见的黄金分割有关的各种几何体,如斐波那契螺旋线、阿基米德螺旋线等中提取相应要素。
▲ 四组合影
▲ 五组作品 几何椅
穿插椅的结构运用了中国传统的榫卯穿插,在外观上结合了现代的几何图形。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我们在承重方面和结构方面做了一定的改进。让这把纸椅在能承受更多的重量的同时又不失美观。
▲ 班级合影
本次展览在作品制作上结合古今、自然、空间、力学、人机工程学等方面进行探索、反思、提炼。同时,在过程中又引申出新的思考,让我们期待着未来的设计!
展览名称:
座的更多
指导老师:
刘泽龙
参展人:
2016级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一班全体
开幕时间:
2018年11月9日 14:00
展览时间:
2018年11月9日——2018年11月23日
展览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育慧东路一号中华女子学院教图楼一层展厅